漏电保护器上的字母及型号是识别其功能、规格和安全等级的关键信息,直接决定了它的适用场景和保护能力。 例如,型号中的"DZ"代表塑料外壳式,"LE"表示电子式漏电保护,而"C32"则标明额定电流为32安培。选型时需重点关注额定电流、漏电动作电流(如30mA)及极数(如1P+N),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家庭或工业场景的安全防护效果。
以常见的"DZ47LE-32 C32"为例,其型号分解如下:
-
前缀字母:
- "D"代表低压断路器,"Z"表示塑料外壳设计,"47"为厂家设计序列号,"LE"指电子式漏电保护功能。
- 部分型号后缀带"N"(如3P+N),表示支持中性线接入,适用于三相四线电路。
-
核心参数:
- 额定电流(如C32):标注在字母"C"后,表示最大安全负载电流,超过此值会触发过载保护。家庭常用16A-40A,工业需63A以上。
- 漏电动作电流(如IΔN 0.03A):30mA以下用于人身防护,100mA以上侧重防火。潮湿区域必须选用30mA高灵敏度型号。
- 动作时间(如t≤0.1s):快速型能在0.1秒内切断故障电路,避免触电风险。
-
国际认证标识:
- "IEC61009-1"和"GB16917.1"代表符合国际及国内安全标准,8000A分断能力则体现短路保护强度。
安装提示:家庭插座回路建议选用2极(如1P+N)30mA漏保,总开关需匹配分路电流总和。定期按下"T"键测试功能是否正常,确保关键时刻能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