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凌文华教授是我国营养学与慢性病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其研究成果在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慢性病的营养干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长期深耕植物化学物(如花色苷)的健康效应,首次将花色苷的摄入量纳入国家膳食标准,并发现肠道菌代谢物原儿茶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为慢性病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
学术成就与研究方向
凌文华教授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超2000万元。其团队在《Circulation》《Diabetes Care》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28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核心研究方向包括:营养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机制、植物化学物(如花色苷、番茄红素)的慢性病防治作用。 -
花色苷研究的突破性贡献
凌文华团队证实,每日摄入50毫克花色苷(约30克蓝莓)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其研究发现,花色苷通过调节血脂(升高HDL-C、降低LDL-C)、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改善血管弹性,并能通过肠道菌转化为原儿茶酸发挥协同作用。这一成果被直接写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入量(2013)》,成为国家级的膳食指导标准。 -
教学与社会影响
作为全国优秀教师和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凌文华主编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培养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他主导的公共卫生政策研究推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引领我国预防医学学科发展。
提示:慢性病防控需结合膳食干预与科学循证。凌文华教授的研究为公众提供了可操作的营养建议,如增加深色蔬果摄入,其成果值得更多健康从业者及大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