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专家未接听电话确实会影响职业考评,轻则扣分降级,重则暂停资格甚至被清退出库。关键影响包括:电话接听率直接挂钩信用评分(如未接率超35%扣20分)、连续漏接可能触发资格冻结(如5次未接扣3分/次)、紧急回拨机制可部分补救(2小时内回拨确认可降低影响)。
评标电话的接听是专家履职的核心指标之一。多地考核办法明确将语音电话接听率纳入评分体系,例如江苏省规定年度未接听率超过85%直接扣50分,浙江省对拒绝参评率超35%的专家实施降级处理。系统通常以“未接听次数/拨打次数”计算比率,若专家因手机拦截功能误判(如将交易中心座机标记为骚扰电话),需自行承担考核后果。
建立双重通讯保障能有效规避风险。入库专家需在手机白名单中添加属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号段(如杭州的0571-87/88开头号码),同时备案工作单位固话作为备用联系方式。部分省份允许专家通过管理系统提前申请暂停评标资格,但临时请假或无故缺席仍会计入负面记录。
职业声誉的维护需注重全流程细节。除电话响应外,专家还需定期更新联系方式(15个工作日内申报变更)、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如近三年服务过的代理机构项目需主动回避)、杜绝电子设备带入评标室等红线行为。曾有案例显示,因智能手表接收信息导致评标资格取消的处罚依据来自财政部公告,凸显监管的严格性。
建议新入库专家立即检查手机拦截设置,并保存交易中心服务专线。职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一次电话漏接可能是系统性管理疏漏的警示,唯有规范细节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