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梅和出梅时间
入梅和出梅时间是描述江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一带特有气候现象的重要术语,它们与梅雨季节紧密相连。
入梅时间
入梅通常指的是每年初夏时节,随着暖湿气流增强,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形成连续阴雨天气,这一时期被称为“梅雨季节”的开始。
- 天文标准:根据我国古代历法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
- 气候标准: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时段内,在北纬29-33°范围内,经常有地面峰系活动,且连续两周内有6天雨日,同时参考长江下游两岸,各站候平均气温基本上稳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为入梅日。
出梅时间
出梅则标志着梅雨季节的结束,即连续阴雨天气逐渐减少,转为晴朗或多云天气,气温也逐渐升高,进入盛夏。
- 天文标准:根据我国古代历法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
- 气候标准:连续5天不下雨,且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加最高温度除以2)超过30度,就意味着出梅了。
梅雨季节的特点
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等。江淮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可占年降水量的30%—40%。
梅雨季节的时间范围
- 江南区:一般6月上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
- 长江中游区:一般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 长江下游区:一般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 江淮区:一般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梅雨季节的影响
梅雨季节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农作物提供了宝贵的雨水滋润,但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衣物易潮、空气湿度大等。
通过了解入梅和出梅的时间和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梅雨季节带来的各种影响,合理安排生活和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