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职责,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和全过程培养机制,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下是其核心特点与实践路径的详细解析:
-
立德树人的首要职责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以黄大年精神为榜样,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确保研究生在学术规范、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上的全面发展。 -
校企协同的实践创新
校外合作导师(如企业高管修涞贵)与校内导师联合指导,通过实践课题、技能竞赛(如药品生产系统竞赛)和定制化培养项目(如“卓越工程师班”),搭建产学研平台,帮助学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 -
全过程质量把控
从招生选拔到论文选题,导师需全程参与培养环节,包括制定个性化计划、提供实践机会、定期考核(如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学生反馈等),确保培养质量符合学术与行业双重标准。 -
创新指导与个性化培养
导师需创新指导方式,结合学生兴趣与行业需求设计研究方向,同时通过内训师项目、学术交流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跨学科视野。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体系通过责任明确、资源整合和动态考核,为研究生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与实践舞台,持续为各领域输送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