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自1935年建校至今,历经多位杰出将领与医学专家的领导,其发展轨迹与中国军事医学教育紧密交织。 历任校长与政委中,既有开国少将曾育生等奠基者,也有樊代明、赵铱民等推动学科创新的领军人物,更不乏张思兵、王大公等现任空军将领,共同塑造了该校“德育为先、学问为本”的校风与“211工程”“双一流”的学术地位。
-
早期建设与合并阶段(1935–1954)
首任校长戚寿南(1935–1948)在抗战时期奠定基础,蔡翘(1948–1954)完成学校初期转型。1954年原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曾育生少将担任首任校长,主导“团结建校”,吸纳专家教授,仅5年便使学校跻身全国首批重点大学。 -
改革开放与学科崛起(1978–2000)
涂通今(1964–1975)、苏博(1995–2004)等校长推动教学秩序恢复与学科规范化。赵长伶是唯一同时担任过校长(1983–1986)与政委(1986–1991)的领导者,其“五育体系”经验获全军推广,为学校入选“211工程”奠定基础。 -
新世纪跨越发展(2000–2020)
樊代明(2007–2012)任内强化科研创新,赵铱民(2012–2015)代校长期间深化军事医学特色。周先志(2016–2020)作为空军军医大学首任校长,整合航空医学资源,推动学校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 -
当前领导与军事化转型(2020至今)
现任校长张思兵(空军少将)与政委王大公(空军少将)进一步强化军队属性,2022年学校再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附属西京医院等持续引领临床与科研突破。
该校历任领导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校训,从抗战时期的卫生学校发展为现代军事医学高地。如需了解具体任职年限或贡献细节,可进一步查阅权威校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