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具体信息如下:
-
日期与别称
七夕节固定在农历七月初七,古代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晒书节”等,因女子在这一天乞求织女赐予灵巧技艺和美满姻缘而得名。
-
起源与传说
该节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如星宿信仰)和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传说中,织女是天帝孙女,因厌倦天庭生活下凡与牛郎相恋,七夕夜通过鹊桥相会,成为爱情象征。
-
主要习俗
-
乞巧活动 :女子手执丝线穿针引线,以月为鉴祈求灵巧,成功者被称为“得巧”。
-
其他活动 :包括拜织女、祭星、放河灯、家庭团聚等,部分地区还有“娘家接闺女”的习俗。
-
-
历史记载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最早记载了七夕穿针乞巧的习俗,唐代文献进一步发展了宫廷与民间的庆祝活动。
古代七夕节以农历七月初七为核心,融合了自然崇拜与爱情传说,通过乞巧等仪式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