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户籍”争议主要集中在天津和四川,但严格来说,哪吒作为神话人物并没有真正的“籍贯”,其故事背景和文化元素在两地均有深厚根基,且随着文化传播已演变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
天津的观点以《封神演义》中“陈塘关”的地理位置为核心,认为天津河西区的陈塘庄与书中描述的“东海口”“九湾河”高度吻合,且当地有哪吒庙、跳水雕塑等地标,方言与民俗也与传说契合;而四川则以宜宾“南广镇陈塘关”遗址、江油“太乙真人洞府”及大量民间传说为依据,强调哪吒文化遗迹的历史传承。值得注意的是,《封神演义》成书于明朝,当时的地理认知与今日不同,东海可能泛指渤海,而陈塘关的位置并无定论。天津杨柳青年画和四川宜宾的哪吒传说均表明,两地通过不同载体延续了哪吒文化。最终,哪吒的形象已超越地域限制,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IP,其文旅价值更需两地协作开发。若过于执着“籍贯”归属,反而会忽视其作为文化纽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