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原名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合并,最终在2002年定现名。其发展脉络中的关键节点包括:与合肥工业大学同根同源、煤炭工业背景、从行业性学院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
-
早期起源(1945-1955年)
学校前身为1945年创建的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迁至淮南并更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49年后逐步转向煤矿工业教育,1951年定名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成为新中国首批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
合肥矿业学院时期(1955-1971年)
1955年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隶属煤炭工业部,后迁至合肥。1958年扩建为合肥工业大学,成为全国重点大学,部分专业仍保留煤炭特色。 -
回迁淮南与更名(1971-2002年)
1971年与煤炭相关的学科整建制迁回淮南,成立淮南煤炭学院,后相继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1997年首次淡化“煤炭”标签,2002年升格为安徽理工大学,实现品牌与学科的双重升级。 -
综合性大学建设(2002年至今)
更名后,学校拓展非煤学科,成为安徽省与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科优势突出,覆盖理、工、医等多领域。
安徽理工大学的更名史折射了中国高等教育与行业发展的互动,从单一行业院校到多科性大学的蜕变,是其立足地方、服务全国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