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确保其既能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一、核心参考因素
-
劳动者及赡养人口生活费用
以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为基准,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参考社会平均工资,平衡收入分配,避免最低工资标准过低或过高。
-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最低工资标准应相应调整,以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效率提升。
-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最低工资标准需结合当地经济状况设定,避免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
-
就业状况
就业率、失业率等指标影响最低工资标准,需动态调整以适应就业市场变化。
二、其他辅助因素
-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反映物价水平变化,及时调整最低工资以维持购买力。
-
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扣除个人缴费部分,确保实际收入达标。
-
非全日制劳动者差异 :小时最低工资需在月标准基础上增加单位社保费用,并考虑工作稳定性等因素。
三、排除项
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特殊津贴及法定福利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