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八个字浓缩了学校百余年来的精神内核与文化传承。“饮水思源”强调感恩与传承,“爱国荣校”则彰显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两者共同构成交大人立身行事的根本准则。
-
饮水思源:从感恩到传承
校训中的“思源”源于1930年代校友捐建的“饮水思源”碑,寓意铭记根本、回馈奉献。交大历史上,从盛宣怀“储才兴学”的初心,到钱学森放弃海外优渥条件毅然归国,无不体现这一精神。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锤炼,更是对知识、师恩、社会滋养的终身敬畏。 -
爱国荣校:小我与大我的统一
“爱国荣校”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茅以升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的科技报国,还是西迁时期响应国家号召的自我牺牲,交大人始终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校训激励师生将个人成就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
历史演进中的不变内核
从南洋公学时期的“和厚、肃静、勤奋、整洁”,到唐文治校长的“勤、俭、敬、信”,再到如今的八字校训,形式虽变,但“实干报国”“严谨治学”的精神始终延续。校训如同基因,深植于交大每一段发展历程。 -
当代实践的生动诠释
今日交大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学科,正是“爱国荣校”的时代注解;全球校友网络通过“思源基金”反哺母校,则延续“饮水思源”的传统。校训不仅是口号,更化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行动指南。
校训是交大人的精神坐标,它提醒师生:在追求卓越时不忘来路,在拥抱世界时心系家国。这种跨越时空的价值共鸣,正是上海交通大学屹立百年、历久弥新的核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