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工资的高低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企业类型、岗位性质及市场环境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
技术型岗位薪资普遍较高
大疆、互联网头部企业(如阿里、腾讯)等对算法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核心岗位的校招薪资普遍较高。例如,2018届互联网校招中,技术岗年薪普遍在30万元以上,其中硕士生薪资约25万元,博士生可达35万元。
-
校招薪资存在“虚标”现象
部分企业(如宁德时代)存在薪资倒挂问题,社招同级别薪资高于校招。高校校招中部分岗位薪资低于市场水平(如3500元/月),或存在专业与薪资不匹配的情况(如化学博士薪资仅2000元)。
-
薪资差异的原因
-
企业战略需求 :技术型公司更看重应届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愿意支付溢价吸引顶尖人才;
-
经验与风险考量 :社招员工因经验丰富,企业愿意支付更高薪资以降低用人风险;
-
市场供需关系 :热门岗位(如人工智能、算法)需求旺盛,企业通过高薪抢占人才。
-
-
薪资结构与实际到账差异
校招广告中的薪资多为税前或综合薪资,实际到手工资需扣除五险一金后可能低于承诺。例如,某企业承诺月薪4000元,到手约3000元。
总结 :校招薪资并非绝对真实,需结合岗位类型、企业策略及具体条款判断。技术岗高薪现象普遍,但部分企业存在虚标或倒挂问题,建议通过合同细节核实实际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