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机构“砸盘”行为主要源于其高频交易策略和短期逐利特性,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
高频套利与止损机制
量化程序通过高频交易捕捉股价波动,当股价达到预设涨幅或跌幅时自动触发卖出或买入指令,导致股价剧烈波动。这种无脑砸盘行为破坏了市场正常交易节奏,尤其在小盘股或热点板块中更为明显。
-
破坏股性与板块龙头地位
量化交易通过高频抛售干扰个股或板块的持续上涨,导致股价偏离基本面。例如,当某股票被量化基金相中时,其涨势可能被高频交易压制,无法成为板块龙头,最终被市场抛售。
-
加剧市场非理性波动
量化策略通过高频交易放大市场波动,尤其在市场情绪不稳定时,其抛售行为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形成踩踏效应。例如2023年8月28日市场高开低走事件中,量化逢高出货被指为主要诱因之一。
-
短期逐利与市场情绪操控
量化机构以短期收益为目标,通过频繁买卖制造市场波动,吸引散户跟风操作。例如,当股价下跌触发止损指令时,大量抛售加剧恐慌,而后续抄底行为又形成短期收割循环。
补充说明 :部分观点认为量化交易可能被恶意资金利用,但多数头部机构否认“助涨杀跌”行为,强调其通过指数增强等策略提升市场效率,长期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