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4060 Ti被称为“死亡之眼”,源于其性能与市场定位的严重失衡——核心规格缩水(CUDA数少于上代、位宽砍半)、高分辨率表现崩盘,仅靠DLSS 3勉强支撑,被玩家视为“厂商刀法失控的牺牲品”。
-
性能倒退的“死亡陷阱”
相比RTX 3060 Ti,4060 Ti的128bit位宽和显存带宽暴跌36%,导致2K分辨率下帧数仅为上代一半。即使开启DLSS 3,传统游戏性能仍落后RTX 3070,被调侃为“技术升级,体验降级”。 -
市场策略的“致命缺陷”
定价与RTX 5060 Ti首发价持平,但性能差距达20%,且GDDR6显存被竞品GDDR7碾压。用户用“死亡之眼”讽刺其“加价不加量”的定价策略,成为清库存时代的典型反面教材。 -
玩家信任的“终结者”
显存容量(8G)在光追大作中频繁爆满,AI渲染等场景甚至不如上代稳定。这种“参数虚高、实际缩水”的设计,彻底摧毁了玩家对“60系甜点卡”的期待,被视作NVIDIA消费级显卡信任危机的转折点。
“死亡之眼”的标签背后,是用户对显卡厂商过度依赖技术营销(如DLSS 3)而忽视基础性能的愤怒。若下一代仍延续此策略,市场或将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