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GPU厂商综合实力排名中,NVIDIA、AMD、Intel稳居前三,中国品牌海思、摩尔线程等加速崛起。 英伟达凭借30%的全球市场份额和AI计算优势领跑,AMD以高性价比策略占据20%市场,英特尔通过Xe架构拓展生态。国内厂商在细分领域表现亮眼,如海思的移动端GPU和摩尔线程的全功能国产芯片。
-
国际巨头技术垄断与创新
英伟达的RTX 30/40系列显卡和CUDA生态在游戏、数据中心领域近乎垄断,其A100芯片的19.5TFlops算力成为行业标杆。AMD通过RDNA3架构和开源策略,在消费级市场持续挑战英伟达,而英特尔凭借Xe HP系列进军高性能计算,三者在AI、光追等技术上激烈竞争。 -
中国厂商的差异化突破
海思麒麟GPU适配鸿蒙生态,覆盖智能手机到物联网;摩尔线程的MTT S80支持国产4K渲染,填补本土全功能GPU空白。景嘉微的JM9系列应用于军工航天,凌久电子则专注国防领域,国产化率逐步提升至15%。 -
新兴市场与未来趋势
移动GPU领域,高通Adreno主导安卓阵营,苹果M系列芯片集成显卡性能媲美独显。云计算需求推动厂商布局服务器级GPU,如海光的DCU和华为昇腾。开源架构RISC-V可能重塑中低端市场格局。
选择GPU需平衡性能、生态与场景需求。 游戏玩家关注光追和帧率,企业用户侧重算力与兼容性,而国产替代需评估技术自主性。未来三年,AI推理与边缘计算将成厂商竞速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