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不在中国售卖高端AI芯片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以及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技术崛起。 为规避禁令,英伟达曾推出性能缩水的特供版芯片(如H20),但2025年4月的新规直接封杀了这类产品,导致其中国业务损失超55亿美元。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的替代加速,进一步挤压了英伟达的市场空间。
-
美国出口管制的层层加码
自2022年起,美国多次升级对华芯片禁令,从A100/H100到特供版A800/H800,再到2025年全面禁止FP16算力超70 TFLOPS的芯片。英伟达H20虽专为中国设计,但因FP16算力达148 TFLOPS仍被禁售。美国政府声称此举是为防止技术用于军事或超级计算机,但实际效果是迫使英伟达退出中国高端AI芯片市场。 -
“技术降级”策略的失效
英伟达试图通过降低芯片性能(如削减NVLink带宽、限制浮点运算)满足美国要求,但每次调整都削弱产品竞争力。例如,H20性能仅为原版H100的20%,却需承担同等研发成本。中国客户逐渐转向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910B在算力和兼容性上已接近英伟达A100。 -
中国市场的替代与反制
中国通过政策扶持和本土创新加速“去英伟达化”。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企业不仅提供替代方案,还构建自主生态(如MindSpore框架)。2025年数据显示,国产AI芯片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超35%,部分数据中心项目直接改用国产方案。中国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进一步施压其业务合规性。 -
英伟达的应变与困境
为维持中国市场,英伟达考虑分拆中国业务或成立合资公司,甚至剥离CUDA生态。但这类操作面临美国审查风险,且可能加速技术外流。短期内,英伟达需依赖中低端芯片(如L20)和软件服务,但长期看,其技术优势正被中国企业的快速迭代稀释。
美国政策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已让英伟达在中国陷入“越挣扎越被动”的循环。 未来,若中国完全实现AI芯片自主,英伟达或将彻底失去这一全球最大增量市场。这一案例也警示科技企业:地缘政治正重塑全球供应链,技术自主权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