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预期成果的写作需紧扣研究目标,突出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通常包含成果形式(如论文、专利、软件)、创新点及社会效益。 以下是具体写作要点与模板参考:
-
明确成果形式
根据研究性质选择成果载体,例如:- 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或会议,需注明预期发表篇数及研究领域贡献;
- 技术成果:如开发软件系统、设计模型,需描述功能模块与实际应用场景;
- 专利或报告:说明技术方案或调研结论的独创性。
例如,智能停车系统研究可写为:“预期开发包含车载终端、云端管理平台的完整解决方案,申请1项发明专利。”
-
提炼创新性与价值
- 理论层面:指出对现有方法的改进(如算法效率提升20%)、新模型的提出;
- 实践层面:量化经济效益(如降低企业成本15%)或社会效益(如推动行业标准化)。
避免空泛表述,结合具体数据或案例支撑。
-
分阶段规划成果
按研究进度拆解目标,例如:- 第一阶段:完成文献综述与实验设计;
- 第二阶段:产出数据分析报告;
- 第三阶段:形成完整论文并投稿。
-
语言简洁客观
使用“拟解决”“预期实现”等严谨措辞,避免夸大。例如:“通过对比实验,预期验证新方法的稳定性优于传统方案(误差率降低10%)。”
提示:开题报告中的预期成果需与后续研究一致,完成后可对照修正。若涉及敏感数据或未达预期,需在结论部分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