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在古代的雅称是 而立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中的经典表述。以下是具体说明:
-
核心定义
而立之年指人到三十岁应具备独立人格、学识和事业基础的年龄阶段,强调自我成长与社会责任。
-
出处与内涵
该称谓源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其中“三十而立”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30岁的重要文化符号。
-
其他相关称谓补充
-
20岁:弱冠(男子成年礼)
-
40岁:不惑之年(明确心智成熟)
-
50岁:知命之年(接受命运安排)
-
60岁:花甲(干支纪年完成一个循环)
-
70岁:古稀(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
100岁:期颐(颐养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