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澎湃芯片13年研发历程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其核心突破在于自研架构突破、AI算力提升50%以及国产化率超90%,标志着国产手机芯片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关键进展
-
技术攻坚
- 2014年立项初期以基带芯片为切入点,2017年首款澎湃S1量产,但因制程落后未能普及。
- 2021年澎湃C1影像芯片转向细分领域突围,通过ISP技术提升拍照算法效率。
-
生态整合
- 澎湃OS与芯片深度协同,实现跨设备算力调度,降低30%系统功耗。
- 2024年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发布,补齐续航短板,形成“性能+影像+续航”全栈能力。
-
行业影响
- 央视报道指出其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超200家供应商技术升级。
- 高通中端芯片价格因竞争压力下降15%,加速行业技术普惠。
未来挑战仍在于先进制程量产能力,但澎湃的“技术沉淀+场景落地”模式已为国产芯片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