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是安徽省西北部的重要城市,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既是管仲故里、欧阳修终老之地,更是淮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见证了顺昌大捷的军事传奇,北宋颍州西湖曾与杭州西湖齐名,如今以剪纸、柳编等10项国家级非遗延续文化血脉。作为长三角与中原城市群的“双桥头堡”,阜阳正以“阳而阜生”的蓬勃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
地理与建制沿革
阜阳辖3区4县1市,面积超1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超千万。古称汝阴、颍州,清雍正年间定名阜阳,得名于东汉阜阳侯国。“阜”寓富庶安定,“阳”含万物兴盛,其名浓缩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美好期许。自北魏首设颍州,至明清成为漕运枢纽,行政中心始终未变。 -
历史典故与人文瑰宝
春秋时期,颍上人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分金”树立友道典范;南宋刘锜2万兵力在顺昌大破10万金军,创冷兵器时代守城战奇迹。北宋时,欧阳修、苏轼等8位宰相曾主政颍州,留下143首赞美颍州西湖的诗词,苏轼更评价“未觉杭颍谁雌雄”。现存王新庄遗址、商代龙虎尊等文物印证了7200年的人类活动史。 -
非遗与红色基因
阜阳剪纸、界首彩陶、临泉杂技等非遗技艺延续千年匠心。近代这里成为皖北革命中心,四九起义打响安徽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刘邓大军在此建立豫皖苏根据地,王家坝闸凝聚着“舍小家保大家”的治淮精神。 -
现代发展脉络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阜阳模式”到如今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阜阳依托高铁枢纽和淮河黄金水道,重点发展新能源、绿色食品等八大产业,GDP跻身全国百强,荣获“中国中部**投资城市”称号。
漫步今日阜阳,既能探访管鲍祠感悟诚信之道,也可在生态园体验农耕智慧,更能在“千里淮河第一闸”感受时代担当。这座兼具古韵与活力的城市,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翼,书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