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阜阳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称为汝阴、颍州、顺昌,其中“阜阳”一名源于汉代阜阳侯的封地,正式定名于清朝雍正年间。
-
汝阴:春秋时期,阜阳一带属楚国,因位于汝水(今泉河)南岸而得名“汝阴”,意为“汝水之阴”。这一名称沿用至隋唐之前,是阜阳最早的称谓之一。
-
颍州:隋唐至宋代,阜阳多称“颍州”,因地处颍河沿岸得名。北宋时期,颍州因宋神宗曾受封颍王,被视为“飞龙之地”,政治地位显著提升。
-
顺昌:宋代政和六年(1116年),颍州升为顺昌府,取“顺天者昌”之意。这一名称与宋代皇权更迭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寓意。
-
阜阳的定名: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颍州府,并设附郭县“阜阳县”,名称正式确立。其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结合汉代“新郪县”与隋代“颍阳县”之名;二是源自东汉阜阳侯刘显的封地。
从汝阴到阜阳,名称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地理与行政变迁,更承载了历代王朝的政治印记,成为这座城市深厚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