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在古代确实属于楚国的疆域,并且一度成为楚国的都城。
历史沿革
- 战国时期:阜阳地区在战国时期先后为宋、齐、楚等占据,后期则属楚所辖。楚国在此地设有胡(今阜阳市)、钜阳(今太和县原墙东北)、新郪(今太和县倪邱)、寝丘(今临泉县)、慎等5个县邑。
- 楚考烈王迁都钜阳: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将都城从陈郢(今河南淮阳)迁至钜阳(今安徽阜阳北),钜阳成为楚国的都城,历时10多年。
- 秦代以后:秦代设置郡县,阜阳属陈郡汝阴。西汉时增设州行政区,阜阳属豫州汝南郡。东汉时仍属豫州汝南郡。三国时,阜阳属魏国豫州汝南郡。
考古发现
- 殿顶子遗址:位于太和县宫集镇钜阳行政村境内,被认为是战国时代楚国曾经迁都的钜阳所在地。2017年的考古调查和勘探报告确认了城址的位置、范围、规模、年代和性质,认为这是一座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由楚人建造和使用并沿用至两汉的特大型城址。
- 其他遗迹:东殿村及周边村子还有东周时期的遗迹、战国陶片坑、72连井、灰角寺遗址等,这些遗迹也反映了阜阳地区在古代的历史变迁。
文化传承
- 文物保护: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当地政府和村民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进行巡逻和监控,防止文物被破坏。
- 博物馆展览:从殿顶子遗址出土的文物已经移至相关博物馆,如东周时期的陶豆、网坠,汉唐时期的盖弓帽、宋金时期的陶鱼等。2016年,太和县宫集钜阳楚都文物馆揭牌,集中展出了从东殿村收集而来的300余件民俗实物和1000余件出土文物。
通过以上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和文化传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阜阳在古代属于楚国的疆域,并且一度成为楚国的都城。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为我们了解古代阜阳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