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审核阶段严格执行"三核查"原则:核查身份证与学历证明有效性、核查体检报告合规性(含视力、血压等特种作业适应性指标)、核查安全培训学时达标情况。特种设备涵盖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8大类,不同类别需提交对应设备操作经历证明。例如起重机械指挥人员需提供近3年参与吊装作业的现场记录。
考核实施环节采用"理论+实操"双模块评估,理论考试推行机考模式,题库实时更新纳入最新事故案例分析与安全规范;实操考核在省级认定的15个实训基地进行,引入VR仿真系统模拟高危场景。2025年起增设应急处置能力测试,要求作业人员在模拟泄漏、断电等突发状况下完成标准操作流程。
证书管理体系实现全周期数字化:考核合格后3个工作日内生成电子证书,扫码可验证真伪及有效期;建立自动预警机制,提前90天提醒证书复审。违规操作将触发黑名单联动,失信记录同步推送至全省特种设备监管平台,直接影响企业安全评级。
继续教育制度明确每4年需完成72学时培训,其中线上课程占比不超过50%。重点强化新技术应用培训,如氢能源压力容器操作规范、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维护等前沿内容。企业自主培训需提前30日报备课程大纲与师资资质,属地监管部门按20%比例抽查培训质量。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定期通过"冀时办"APP查询资质状态,作业现场须随身携带电子证书备查。建议企业建立三维能力档案,将人员考核等级、实操年限、培训记录与设备风险等级智能匹配,构建人机适配的安全作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