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赡养协议书是保障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权益的法律文件,需明确赡养内容、费用分担、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 其核心在于通过协议形式确保五保户在生活照料、医疗支持、精神慰藉等方面得到妥善安排,同时规范各方行为,避免纠纷。
-
协议主体与背景
协议需列明五保户(甲方)与赡养人(乙方)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基本信息,并说明五保户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无法定赡养人而需赡养的背景。例如:“甲方自愿由乙方赡养,乙方承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赡养内容与标准
包括日常生活照料(饮食、穿衣、居住)、医疗费用承担(医保报销后剩余部分由乙方支付)、精神关怀(定期探访、节日陪伴)等。协议可细化零用钱金额(如“每月不低于500元”),并注明“随政策调整提高标准”。 -
费用支付与财产处理
赡养费用可由乙方直接支付或委托第三方管理,五保户原有财产(如房屋、土地)归属需明确,例如:“甲方财产仍归其所有,乙方不得擅自处置”。若五保户去世,遗产按遗嘱或政策规定处理。 -
权利义务与监督机制
五保户有权要求公开费用使用情况,赡养人需定期汇报并接受民政部门监督。协议可约定:“乙方未履行义务时,甲方可向民政部门申请介入”。 -
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
明确违约情形(如拖欠费用、虐待)及赔偿方式,争议优先协商,协商不成可诉讼。例如:“乙方未支付费用超30日,需补足并支付滞纳金”。
提示:协议需双方签字盖章,一式多份备案,并随政策或需求变化及时修订。 建议结合当地民政部门模板或律师审核,确保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