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工具(如豆包)润色论文可能被检测为AI生成,但风险取决于使用方式和检测工具的敏感度。 以下是关键点分析:
-
检测工具的工作原理
当前AI检测系统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模式、用词习惯和结构特征识别AI痕迹。即使经过润色,若保留AI的典型表达风格(如过度流畅或公式化句式),仍可能触发警报。 -
润色程度的影响
- 轻度调整(如语法修正)风险较低;
- 大幅改写或替换大量原文内容,可能因风格突变被标记。建议保留个人写作的核心逻辑和表达习惯,仅借助AI优化语言细节。
-
学术机构的立场
多数高校允许辅助工具的使用,但强调学术原创性。若润色后论文失去个人特色,可能被质疑学术诚信,即使未明确违反规定。
总结:合理使用AI润色工具(如豆包)需平衡效率与原创性,避免完全依赖。建议自行修改后再用AI微调,并提前通过检测工具自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