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残值率是企业税务处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利润核算与税负。**根据现行规定,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为20年,电子设备仅3年;残值率通常为5%(内资企业)或10%(外资企业),但企业需根据资产性质“合理确定”且不得随意变更。
一、折旧年限的五大分类
- 房屋及建筑物:20年,因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 生产设备(如机器、轮船):10年,涵盖主要工业资产。
- 工具家具:5年,适用于办公器具等经营性资产。
- 运输工具(除飞机、火车等):4年,如汽车因损耗较快。
- 电子设备:3年,技术迭代快导致折旧周期短。
二、残值率的核心规则
- 内资企业:通常按5%计算,但可在原价5%内自主调整。
- 外资企业:一般适用10%,需在资产投入时明确。
- 特殊注意:残值率需“合理”设定,若为零需提供充分依据,否则可能引发税务风险。
三、折旧方法与实务要点
- 直线法:最常见,按年限平均分摊成本,公式为:(原值-残值)÷年限。
- 加速折旧:如双倍余额递减法,需符合税法优惠条件。
- 税务衔接:会计年限长于税法最低年限时,按会计处理无需调整;反之需补提折旧。
合理规划折旧能优化企业税负,但需严格遵循“年限刚性、残值合理”原则,避免随意变更引发稽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