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将作画称为“写”主要源于书法与绘画的技法融合、历史演变及创作理念差异,具体原因如下:
-
技法与笔法相通
中国画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如钩、皴、擦、点等技法需模仿书法的侧、勒、啄等笔法,墨法也追求浓淡枯润的韵味。这种用笔方式与书法的“写”高度契合,故称“写画”。
-
历史演变与古今异义
-
古代“书”指写字,“画”指绘画,但文人墨客将题款、题诗称为“写”,逐渐形成“写画”一词的延伸用法。
-
现代“写”保留了书法题款时的古义,如“写生”“写意”等词,既保留了“写”的传统内涵,又融入了绘画创作的语境。
-
-
创作状态与意境追求
“写”强调一气呵成、不可修改的创作过程,要求情绪与笔法的自然统一。例如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写”境,体现灵动心绪与节奏感,与书法的“气韵生动”相呼应。
-
文人画的文化内涵
文人因科举以文成名后作画,更注重以“写”展现文才与意境,而非形似。如元代董其昌提出“书画同源”,强调“写”高于画,形成独特的文人画传统。
“写”既承载了书法技法与历史传承,又体现了中国画对创作状态和意境的独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