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构成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纯度(饱和度),它们共同决定了色彩的视觉表现和情感传达。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如红、蓝),明度控制明暗层次(如浅黄、深紫),纯度则影响鲜艳程度(如高饱和正红、低饱和灰绿)。掌握这三要素的相互作用,能精准调配色彩并强化设计表达。
-
色相:色彩的基础身份标识,直接对应光谱中的波长(如红色波长约700nm)。色相环上相邻色和谐(蓝+绿)、互补色对比强烈(红+绿),设计师通过色相选择传递品牌调性——如金融业多用冷色(蓝/绿)传递稳定感,餐饮业偏好暖色(红/橙)激发食欲。
-
明度:色彩的亮度阶梯,从纯白(100%明度)到纯黑(0%明度)。黄色天然明度高(视觉亮度接近白色),紫色则最低。调整明度可塑造空间感:高明度前景突出主体,低明度背景增强纵深感。UI设计中,文本与背景的明度差需大于4.5:1以确保可读性。
-
纯度:反映色彩中混入中性灰的比例。100%纯度色彩最鲜艳(如钴蓝),加入灰调后逐渐柔和(如雾霾蓝)。低纯度色彩更耐看且高级,适用于极简风格;高纯度色彩适合吸引注意力,但需控制使用比例以避免视觉疲劳。
理解三要素的联动规律是关键:提高明度(加白)会降低纯度,而改变色相时明度也会变化(黄→绿变暗)。建议使用三维色立体模型辅助配色,并优先在设计中确定一个主导要素(如固定色相调整明度),再逐步细化其他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