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
安徽省简称“皖”的读音为 wǎn ,第三声(上声)。具体信息如下:
-
读音与来源
- 皖的拼音为 wǎn ,第三声,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古皖国,现以安庆市潜山市为中心的地域文化为象征。
-
字义解析
- 在《说文解字》中,“皖”本义为“白色”,引申为光明、美好的含义,字形由“白”(象形太阳光芒)和“完”(提示读音)组成。
-
使用场景
- 简称“皖”常见于车牌号(如皖A、皖B)、行政区划名称及文化表达中,如“皖派”(清代经学派)和“皖山”(天柱山)。
安徽省简称“皖”的读音为 wǎn ,第三声(上声)。具体信息如下:
读音与来源
字义解析
使用场景
安徽的简称是皖 ,而不是徽,这一简称源于古代的皖国和境内的皖山(天柱山),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安徽省在清朝康熙六年正式设立,名称取自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但考虑到避免与市名混淆及历史地理因素,最终选择了“皖”作为全省的简称。 安徽省简称“皖”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皖国。皖国位于今天的潜山县一带,当时的行政长官皖伯因其仁政而受到民众的尊敬,因此这片土地被命名为“皖”,并流传至今
安徽是一个省级行政区 ,不属于其他省份,而是中国23个省之一。它位于中国东部,长江和淮河穿境而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省会为合肥。 地理位置 安徽地处华东地区,东邻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南连江西,北靠山东。长江和淮河将全省分为皖南、皖中和皖北三大区域,形成了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气候特点。 历史文化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徽州文化、桐城派文学
安徽省的简称是“皖”,读音为[wǎn]。 这一简称源于历史上的古皖国及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省名“安徽”则取自清代安庆府与徽州府的首字组合。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省份,安徽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简称“皖”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古皖国,清朝建省时沿用这一名称。其读音为第三声“wǎn”,与“晚”同音,常见于车牌代码(如皖A)、官方文件及文化标识中
安徽属于中国的东南方向,具体分析如下: 地理位置定位 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靠河南、湖北,北濒山东。其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2位。 区域归属与方向判断 东南方向 :安徽地处华东与华中的交汇处,东临江苏、浙江,南接福建、江西,符合东南方向的地理特征。
是 安徽的简称是 皖 ,读音为 wǎn (第三声),这一结论综合了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官方文件与权威来源 安徽省民政厅官网、国务院客户端等官方渠道均明确标注简称为“皖”,读音为 wǎn 。 地理与历史背景 简称来源于历史上的“安庆府”与“徽州府”首字组合。 安徽省会为合肥,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邻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字形与字义解析
安徽简称“皖”,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追溯至历史深处,与安徽省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一、安徽简称的来源 安徽简称“皖”并非直接取自“安庆”或“徽州”的首字,而是源于安徽省境内的“皖山”和“皖水”。这两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闻名,是安徽省的重要地理标志。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皖”字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皖国”。皖国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是当时的一个小诸侯国
安徽无为之所以被称为“无为”,主要是因为其历史悠久且富含哲学意味的名称来源于道家思想,寓意“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不妄为而治的理念。 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中部,隶属于芜湖市,其名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无为名称的由来及其意义。 1. 历史渊源与道家思想的影响 无为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思想。道家哲学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规律
安徽330国道的限速标准一般为60-80公里/小时 ,具体取决于路段是否经过改造或拓宽(老路段限速60公里/小时,升级路段可达80公里/小时 ),需结合实际路标行驶。 限速范围与路段差异 未改造的老国道通常限速60公里/小时,而拓宽或升级后的路段可提高至80公里/小时。城市穿行路段可能进一步降低至40-60公里/小时,需注意路况和标识变化。 法律依据与安全提示
安徽无为市主要寺庙包括以下五类,涵盖历史、文化及特色: 佛教寺庙 明心寺 :始建于明朝,以木构建筑著称,被誉为“小南京的木构大观”,是当地标志性寺庙。 西九华寺 :宋景德二年重建,现存大殿、地藏殿等,是安徽佛教祖庭之一,冬季游览人气旺。 云梦山佛光寺 :南朝梁代禅宗道场,历代皇帝供奉场所,历史文化遗址。 双泉寺 :六朝时期创建,现存康熙石佛及重建大雄宝殿,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道教道观
2008年安徽无为县赫店镇"11.21"故意杀人焚尸案是一起震惊当地的恶性刑事案件,案件以 农田惊现焦尸为开端,警方通过 八天八夜连续侦查锁定仇杀动机,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展现了基层刑侦的高效执行力**。 • 案发过程 :2008年11月20日,村民刘兰在农田发现一具被烧焦的女尸,警方勘验确认死者系机械性窒息死亡后遭焚尸,现场无性侵痕迹,初步判断为仇杀或财杀。 •
安徽103省道全程线路图概述 :安徽103省道,简称S103,是安徽省内一条重要的南北向省道,连接了合肥市和宣城市。其全程线路图如下: 起点与终点 : 起点 :S103省道的起点位于合肥市瑶海区,与合裕路(G206国道)相交。 终点 :S103省道的终点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与S215省道相交。 途经地区 : 合肥市 :S103省道自起点出发,途经合肥市瑶海区、包河区、肥西县和庐江县。 六安市
安徽302省道(S302)是一条横贯皖北的东西向主干道,起点为宿州市埇桥区高楼镇,终点为淮北市黄口镇,全长约149.6公里,串联萧县、马井等关键节点,是连接宿州与淮北的交通动脉。 路线走向与关键节点 安徽302省道以高楼镇为起点,途经余沟、右集、栏杆、曹村、官桥、萧县、马井等乡镇,最终抵达黄口镇。其东西走向的设计强化了区域横向交通联系,尤其对宿淮同城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