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上半身需结合解剖结构、比例关系和体块理解,以下是系统化的方法:
一、基础解剖结构
-
胸廓与骨架
- 胸廓呈蛋形或倒置水滴状,由12对肋骨构成,是上半身体积基础。锁骨连接胸骨与肩峰,肩胛骨与肱骨相连,脊柱的胸椎弯曲影响姿态。
-
肩带与上肢
- 肩胛骨作为手臂活动底盘,肩带系统(三角肌、肱二头肌等)连接躯干与手臂,注意肌肉的起止点(如三角肌连接胸廓与上臂外侧)。
二、比例关系
-
头身比例
- 上半身通常为2.5-3个头长,肩宽约2-2.5个头宽,男性更宽,女性更窄且柔和。
-
胸廓与腰部比例
- 胸廓与腰部的比例决定力量感与柔韧性,例如男性胸廓更宽于腰部,女性则更柔和。
三、体块理解
-
胸廓简化
- 用倾斜椭圆体或梯形盒子表示胸廓,结合锁骨、肩胛骨的滑动机制表现动态。
-
动态核心
- 胸廓与骨盆的交界是动态核心,通过调整胸廓倾斜度表现站、跑等动作。
四、绘制步骤
-
头部与躯干
- 先画头部轮廓,确定身体中心线,用长方形或曲线画出胸廓基础,注意肩部与胸廓的连接角度。
-
细节刻画
- 添加手臂(注意肘部、手腕的转折)、肩膀(男性平直,女性圆润)、胸部(男性肌肉隆起,女性下垂)等细节。
-
动态表现
- 通过体块调整姿势(如手臂交叉、身体扭转),结合锁骨与脊柱的弧度表现动态。
五、练习建议
-
分体块练习 :单独练习胸廓、肩带、手臂等体块,增强空间感。
-
参考模特 :临摹真人照片,注意比例与动态的微妙变化。
通过以上方法,结合基础结构、比例与动态练习,可逐步提升上半身绘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