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江苏在清朝初年曾同属江南省,1667年才正式分设为两省。这一行政划分源于清廷对庞大江南省的管理需求,而“安徽”之名则取自安庆府与徽州府的首字组合。
-
江南省时期:清初的江南省涵盖今江苏、安徽及上海,因经济繁荣、地域广阔,朝廷为便于治理,于康熙六年(1667年)将其拆分为江苏(江宁府与苏州府合称)和安徽(安庆府与徽州府合称)。
-
分省后的发展:安徽建省后,安庆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徽州则以商业和文化闻名;江苏则依托长江三角洲优势发展为经济重地。两省虽分治,但文化、经济联系始终紧密。
-
历史渊源:分省前,两地共享吴越、楚汉等文化脉络,如楚文化对皖北的影响至今可见(如地名“郢”)。分省后,安徽的“皖”简称源自春秋古皖国,江苏则延续了江南省的富庶传统。
如今,两省同属长三角经济圈,合作密切,但行政与文化各具特色。这段分合历史,正是中国区域治理演变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