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并非一直属于滁州,其建置和归属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变动。
历史沿革
-
古代时期
- 西周:凤阳古为淮夷之地,西周时为钟离子国。
- 秦朝:秦置钟离县,汉、西晋因之。
- 东晋:改称燕县。
- 北齐:复称钟离县,直至元朝没有变更。
- 唐朝至元朝:钟离为濠州治。
-
明朝时期
- 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为临濠县。
- 洪武三年(1370年):改临濠县为临淮县。
- 洪武六年(1373年):置中立府。
- 洪武七年(1374年):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又析临淮县4乡地置凤阳县,府县同治。
-
清朝时期
- 顺治二年(1645年):凤阳府属江南省。
- 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分设江苏、安徽两省,凤阳府属安徽省。
-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临淮县并入凤阳县。
-
民国时期
- 民国三年(1914年):设淮泗道,道尹驻凤阳。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凤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
现代时期
- 新中国成立后:凤阳县一直属于安徽省滁州市至今。
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
- 地理位置: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东与明光市、南与定远县毗连,西部、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
- 经济发展:凤阳县是滁州市下辖县,近年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机遇,深入开展“党建聚链、助企发展”行动,推动经济发展形势行稳向好。
文化旅游资源
- 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1978年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 狼巷迷谷:总面积约9平方千米,因旧时野狼时常出没得名。
- 明皇陵: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精心修建,陵园规模恢宏。
- 韭山洞:大型石灰岩溶洞,洞内恒温18℃,四季气候宜人。
- 明中都:由明太祖朱元璋命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主持修建,规模宏大。
凤阳县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蓬勃发展的光伏产业,是滁州市乃至安徽省的重要组成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