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市经济发展呈现“省会引领、梯度分化”的格局,2024年全省GDP突破5万亿元,合肥以1.35万亿总量稳居榜首,芜湖、滁州分别突破5000亿和4000亿,皖北地区增速亮眼但人均水平仍偏低。
-
经济总量梯队明显
合肥作为全省核心,GDP占全省26.7%,以新能源汽车、量子科技等产业为主导;芜湖(5120.5亿元)和滁州(4034.4亿元)构成第二梯队,分别依托汽车制造和长三角产业转移;阜阳、安庆等城市处于3000亿级别,皖北亳州以13.8%增速成为“黑马”,但淮北、淮南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压力较大。 -
产业结构差异显著
合肥第三产业占比超60%,科创和现代服务业突出;芜湖、马鞍山等工业城市第二产业占比超45%,其中芜湖汽车制造业增长29.2%;皖北阜阳、亳州农业占比高,宿州第一产业占比超14%,而黄山、池州以旅游业为核心,黄山市2024年旅游收入增长82.1%。 -
区域发展不均衡
皖南人均GDP超12万元(如芜湖13.6万元),皖北仅6.8万元,阜阳、亳州等人口大市仍需提升居民收入。合肥都市圈贡献全省近半经济,而“大黄山”四市(黄山、池州、安庆、宣城)GDP合计占比不足15%,但文旅融合潜力大。
安徽各市需通过产业升级(如皖北新能源、皖南生态经济)和区域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缩小差距,合肥的创新驱动与皖北的“后发赶超”将是未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