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在安徽建立的淮南、淮北、皖江三大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总面积超9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00万,为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
淮南根据地:以津浦铁路为界分为路东、路西两区,由新四军第二师开辟。1939年半塔保卫战胜利后,逐步建立17个县级政权,成为华中抗战指挥中心。1943年新四军军部迁驻盱眙黄花塘,***、罗炳辉等在此领导军民粉碎日伪多次“扫荡”。
-
淮北根据地:由彭雪枫第四师创建,覆盖豫皖苏鲁四省交界。1941年皖南事变后,第四师整合皖东北、邳睢铜地区,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至抗战胜利时辖24个县,歼灭日伪军数万人,并建立皮革厂等后勤设施支援前线。
-
皖江根据地:以巢无地区为核心,由第七师曾希圣部发展。1942年成立皖中行政公署,打通与第二、五师的联系,开辟和含、桐西等多块游击区。1945年更名为皖江根据地,辖14个县,成为长江沿岸抗日的关键纽带。
这三大根据地不仅军事上牵制日军主力,更通过民主政权建设、经济生产和文化动员,展现了中共敌后抗战的深厚群众基础与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