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四军第七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重要部队之一,以“富七师,甲全军”著称,不仅战斗力强,更是经济建设的典范,每年上缴20万两黄金,能供给20个甲级师。
-
成立背景与初期发展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重组新四军,第七师由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及皖南突围部队合编而成,初期仅3000余人。师长张鼎丞(未到职),实际由政委曾希圣领导,活动于皖江地区,创建巢无抗日根据地。 -
经济贡献与战略地位
第七师在日伪顽夹缝中发展,通过生产建设成为新四军的“钱袋子”,年上缴黄金占全军之首。其根据地东起江浦、西至怀宁,打通与第2、5、6师的联系,成为华中抗日的重要枢纽。 -
军事斗争与壮大历程
1943年师部兼皖中军区,粉碎日伪军万人“扫荡”,歼敌300余人。1945年大反攻中攻克无为县城等40余处据点,兵力增至数万。同年北撤山东,完成历史使命。 -
历史评价与精神传承
第七师以“隐蔽发展”方针壮大,兼具战斗力与经济力,被誉为“我军土豪军”。其创建的皖江根据地是华中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这段历史展现了新四军第七师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支援全军的卓越能力,其经验至今仍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