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著名十大战役是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缩影,以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狂言、上高会战“最精彩一役”全胜、湘西会战终结日军攻势为关键转折,展现了从战略防御到反攻的壮烈历程。
-
战役背景与战略意义
十大战役贯穿1937至1945年,覆盖华东、华北、华中及西南战场。淞沪会战(1937)以70万兵力阻击日军30万,虽败却扭转日军进攻方向;武汉会战(1938)消耗日军25万兵力,迫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缅北滇西战役(1943-1945)打通国际生命线,彰显跨国协作力量。 -
战术与军民协作亮点
国共合作在太原会战(1937)中首现成效,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败神话”;长沙会战(1939-1944)三次拉锯歼敌11万,以“铁长沙”拖垮日军后勤;台儿庄战役(1938)以战术智慧歼敌1万,成为正面战场少有的速胜典范。 -
精神传承与国际影响
南京保卫战(1937)以5万牺牲唤醒民族血性,滇缅远征(1943-1945)获盟军认可,湘西会战(1945)则以20万兵力全胜宣告日军溃败。这些战役以350万军民牺牲换回150万日军伤亡,为二战东方战场奠定胜局。
铭记历史,方知和平珍贵。十大战役不仅是军事教科书,更是民族凝聚力的永恒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