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永久买断农民耕地是假的。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仅享有承包权和经营权,法律明确禁止土地所有权买卖,所谓“永久买断”是政策误读或谣言。核心事实包括:①土地所有权不可交易;②承包期最长70年(林地);③现行政策仅允许自愿有偿退出承包权,且需经集体同意。
土地所有权性质决定“买断”不成立
根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农村耕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农民通过承包合同获得使用权。国家或任何个人均无权买断所有权,所谓“永久买断”违背土地公有制原则。即使农民自愿退出承包权,土地仍归集体所有,仅经营权发生转移。
承包期限限制使“永久”无法实现
当前耕地承包期为30年,草地30-50年,林地30-70年。二轮承包到期后将延保至2057年,后续政策由国家调整。任何流转或退出行为均受剩余承包期限制,无法突破法律规定的年限。
有偿退出试点≠永久买断
部分地区的土地有偿退出政策被误读为“买断”。例如四川内江永久退出补偿3万元/亩(分30年支付),实为承包权放弃补偿,土地仍属集体。试点政策明确要求农民自愿,且补偿标准远低于网传“6万元一次性买断”。
法律风险与农民权益保障
私下签订“永久转让”协议属无效合同,村集体有权收回土地。农民若因谣言轻率退出,可能丧失长期保障。国家鼓励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盘活土地,而非一次性变现。
理性看待土地价值与政策导向
耕地是农民生计的兜底保障,其生态价值、增值潜力远超短期补偿。建议农户关注官方政策发布,优先选择合法流转或合作经营,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