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统计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持续深化,同时也对就业市场提出更高要求。​​结构性矛盾​​(如IT行业岗位竞争比达1:7)与​​就业观念转变​​(00后倾向“慢就业”)成为突出特征,而基层岗位扩招15%、教育行业逆势增长12%则为毕业生提供新机遇。

分点论述核心内容:

  1. ​规模与增量​
    毕业生总量首次突破1100万,广东(97万)、河南(87万)等省份同步刷新纪录。研究生扩招政策释放的存量叠加专科院校扩招效应,推动供给端持续扩容,未来涨幅预计趋稳。

  2. ​就业市场特征​

    • 供需失衡:平均2.3人竞争1个岗位,国考最热岗位报录比超5800:1,考研报名474万人中40%为延缓就业。
    • 行业分化:互联网/教培行业招聘量下降23%-41%,而中小学教师岗位扩招至120万人,制造业技术岗缺口持续扩大。
  3. ​政策与应对​
    国企应届生岗位占比不低于60%、小微企业吸纳补贴1.5万元/人等政策发力,乡村振兴专干等基层岗位年均增长15%。职业技能证书(如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1300万)成为就业“硬通货”。

  4. ​群体行为变迁​
    00后毕业生中53%认为求职难度高于往年,平均求职周期延长至6.8个月。灵活就业占比18.9%(短视频、知识付费等),23%选择Gap Year探索职业方向。

建议毕业生关注政策窗口期(如教育行业扩招),结合技能证书提升竞争力,同时理性评估“体制内”岗位热度与自身适配度。经济复苏背景下,东部地区基层服务岗与中西部特岗教师等机会值得重点把握。

本文《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统计》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08425.html

相关推荐

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

​​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呈现显著分化趋势,顶尖院校与热门专业毕业生起薪优势明显,但全国本科平均月收入仅6050元,仅7%的应届生月薪过万。​ ​ 清华大学以11992元位居高校薪酬榜首,信息安全专业(7756元)领跑各专业薪资,而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的毕业生收入普遍高于其他区域,凸显地域与行业对薪酬的关键影响。 从高校层面看,薪酬排名前50的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均突破1万元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3年毕业生毕业时间

2023年毕业生毕业时间通常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7月,具体日期因学校而异,但大部分高校会在这一时间段完成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 毕业时间与学位授予 毕业典礼时间 :大多数高校会在6月中旬至7月初举行毕业典礼,这是毕业生正式告别校园的重要时刻。 学位授予日期 :部分高校可能选择在毕业典礼后授予学位,学位证书上会标注具体的授予日期。 毕业流程 毕业审核

2025-05-08 学历考试

大学毕业几年内算应届毕业生

大学毕业几年内算应届毕业生 ?通常情况下,大学毕业两年内都算作应届毕业生 ,这一时间段也被称为“择业期”。在这段时间内,毕业生在求职、考公务员、考研等方面仍享有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以下是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身份的几个关键点: 1.择业期政策:两年择业期:大多数省份和地区将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视为应届毕业生。这段时间内,毕业生可以继续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公务员考试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3年毕业生有多少

1158万 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1158万人 ,较上年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具体信息如下: 总人数与增长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压力显著增大。 学历结构 本科毕业生 :约700万人(占比较大); 研究生毕业生 :约119万人,其中博士35万人,硕士84万人。 就业形势 就业率仅为23.60%,面临往届未就业人员和新增毕业生双重压力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4硕士毕业生人数

2024年硕士毕业生人数为105.07万人。 硕士毕业生人数的统计 2024年硕士毕业生人数 :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硕士毕业生人数为105.07万人。这一数据是基于2022年的研究生招生数据推算得出的。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研究生招生人数 :2024年研究生教育招生人数为135.7万人,其中硕士生招生人数为114.84万人。 在学研究生人数 :2024年在学研究生人数达到409.5万人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4年中国有多少硕士

​​2024年中国在读硕士生达327.05万人,毕业生约108.4万人,招生规模135.7万人,较上年增长4.25%​ ​。这一数据体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持续扩招趋势,硕士群体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储备的核心力量。 近年来,硕士招生规模稳步上升,2024年招生人数较2023年增加5.53万人,其中专业硕士占比提升至65%,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从学科分布看,工科硕士占比最高(38%),人工智能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多少人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存在不同统计口径,综合权威信息如下: 主流录取人数范围 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计划招生人数为 87.8万人 ,较2023年增长2.7%。部分高校如深圳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一志愿录取人数分别为5451人、3405人,但未明确是否包含调剂录取。 其他参考数据 部分非官方渠道预测录取人数为 115万-125万人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4年毕业硕士研究生有多少人

2024年全国毕业硕士研究生人数预计突破‌100万 ‌,创历史新高。其中,‌工学、管理学、医学 ‌三大门类毕业生占比超60%,‌女性研究生比例首次突破55% ‌,就业市场呈现"高学历竞争常态化"趋势。 ‌规模增长 ‌ 近五年硕士招生年均增幅达8.3%,2021年扩招政策效应在2024届集中释放。双非院校硕士点扩增明显,贡献约35%的增量。 ‌学科分布 ‌ 工学类占比34.2%(机械工程

2025-05-08 学历考试

中国本科以上学历人口

截至2023年,中国本科以上学历人口约5000万至1.4亿,占总人口比例约4%-10%,不同统计口径差异较大,但整体呈现高等教育普及率提升的趋势。 核心数据差异与背景 不同来源对本科以上学历人口的统计存在显著差异,低值约5000万(占比4%),高值达1.4亿(占比10%),主要因统计范围(如是否包含专科、成人教育等)和年份不同所致。例如,部分数据仅统计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而另一些涵盖自考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5年高校扩招多少人

2025年高校扩招总规模为 2万人 ,其中“双一流”高校扩招占比超70%。具体扩招情况如下: 总规模与重点方向 教育部明确2025年“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再增2万人,重点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领域倾斜。 “双一流”高校扩招情况 清华大学 :扩招150人,成立新通识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 :扩招150人,聚焦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和新兴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

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是指在2023年毕业的高校学生,其身份认定和就业情况如下: 一、身份认定标准 应届毕业生范围 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 :2023年毕业且档案、组织关系仍在原就读院校的毕业生,或处于国家规定的择业期(2023年9月-2025年7月)内未就业的毕业生。 国(境)外毕业生 :2022年9月-2023年8月期间毕业的留学生,可凭学籍证明按国内应届毕业生对待。 特殊岗位放宽条件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4届大一毕业时间是多少

2024届大一毕业时间需根据学历层次和学校规定确定,具体如下: 专科生毕业时间 通常为3年学制,毕业时间集中在2027年6月或7月。 本科生毕业时间 普通四年制本科:毕业时间一般为第四年的6月或7月,具体日期因学校而异。 部分学校可能提前毕业(如成绩优异者),但需以学校通知为准。 注意事项 毕业时间可能因学校安排、专业差异或特殊学制(如五年制医学)略有不同,建议以所在学校教务部门通知为准。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4届毕业生毕业时间范围

2024届毕业生的毕业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2024年6月至7月 ‌,部分院校或专业可能提前至5月或延后至8月。具体时间因学校类型、学制及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本科生 ‌:国内普通高校本科毕业时间通常为‌6月中下旬 ‌,毕业典礼多集中在6月20日-30日。部分高职院校或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可能提前至5月底完成答辩。 ‌硕士研究生 ‌:学制2-3年的硕士生多在‌6月统一毕业 ‌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4届入学时间和毕业时间

2024届学生的入学时间主要集中在2024年8月至9月 ,毕业时间则普遍安排在2024年6月中下旬 ,具体日期因院校和专业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分析: 入学时间 本科新生通常在8月底至9月初 报到,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8月下旬,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则在9月初。部分院校如东华大学安排新生在8月24日至9月6日分批入学。 高职院校的入学时间与本科类似,但可能更集中于8月底

2025-05-08 学历考试

学历起止时间怎么写2024年

学历起止时间的填写标准一般为“年.月-年.月 ”,例如“2019.09-2023.07”。以下是具体填写要求的分点说明: 1. 格式要求 学历起止时间需精确到月份,用小数点分隔年份和月份,例如“2019.09”表示2019年9月。 如果入学和毕业时间相同月份,可以简化为“2019.09-2023.09”,但通常毕业时间会早于入学月份。 2. 时间范围 入学时间 :一般从入学的当年开始计算

2025-05-08 学历考试

2024年学历提升报名时间

​​2024年学历提升报名时间因形式和地区而异,主要分为三大类:​ ​ ​​自学考试​ ​:全年分两次报名,上半年为1月至3月(考试在4月),下半年为6月至9月(考试在10月),部分省份如广东、江苏增设1月或7月考试。 ​​成人高考​ ​:全国统一报名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考试在10月21日~22日,一年仅一次机会。 ​​开放教育​ ​:春秋两季招生,春季报名截止2月底(3月入学)

2025-05-08 学历考试

24届大专毕业时间是多少

2024届大专毕业时间主要集中在 2024年6月 ,具体安排因学校和专业而异。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毕业时间范围 多数学校统一安排在 6月 毕业,部分院校可能延长至 7月初 完成毕业典礼及证书发放。 学制与时间差异 普通全日制大专学制一般为 3年 ,对应毕业时间为 6月 ; 少数学校或专业(如医学、公安类)可能延长至 5年 ,毕业时间相应推迟。 具体时间确认方式

2025-05-08 学历考试

面试中问到延毕怎么回答

面试中被问及延毕原因时,建议采取诚实、积极的态度进行回应,重点突出延毕期间的成长与收获。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核心原则:诚实为基 如实说明原因 避免编造或夸大事实,如疫情、论文未通过等客观原因可如实说明;若涉及个人失误(如兼职影响学业),可委婉提及但无需过度解释。 二、结构化回答要点 简洁说明原因 用1-2句话概括延毕核心原因,避免冗长。例如:因疫情导致论文延期、学术研究需要或实习中断等。

2025-05-08 学历考试

延毕怎么和公司说

​​如何向公司说明延毕情况?关键在于坦诚沟通、展现积极态度并提供解决方案。​ ​ 延毕虽可能影响入职计划,但通过合理表达和有效协商,多数公司会给予理解甚至灵活安排。以下是具体建议: ​​提前主动沟通​ ​ 尽早告知公司延毕事实,避免临时通知造成被动。若已签订劳动合同,需说明延毕是否影响入职时间,并协商是否可调整报到日期或先以实习生身份工作。案例显示,部分事业单位允许“先入职后补证”的灵活处理。

2025-05-08 学历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