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是否必须提交大小论文,取决于高校的具体规定。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仍要求同时完成学位论文(大论文)和期刊/会议论文(小论文),但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已取消硕士生发表小论文的硬性要求,改革趋势是逐步弱化“唯论文”评价,更注重实际学术能力与实践成果。
-
大论文是毕业的核心门槛
学位论文(大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终成果,需系统展示研究过程、创新点和学术价值,通过答辩方可毕业。其篇幅长、结构严谨,通常为3万-10万字,博士论文要求更高。 -
小论文要求因校而异
传统高校常将小论文(期刊/会议论文)作为毕业条件,要求发表指定数量或等级的论文,如核心期刊、SCI等。但部分高校(如清华、中传)已取消这一规定,改为多元化学术评价,例如实践报告、项目总结等替代形式。 -
改革背后的逻辑
强制发表小论文易导致“灌水”和学术不端,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加剧竞争。教育部明确反对“唯论文”倾向,鼓励高校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考核,例如工程技术类可侧重实践成果,人文社科类可强化社会调查。 -
学生应对策略
若目标高校仍要求小论文,建议尽早启动研究,优先投稿审稿周期短的期刊;若高校已改革,可专注大论文质量,或通过参与课题、竞赛等积累替代性成果。关键是与导师充分沟通,明确毕业细则。
总结:研究生毕业要求正从“论文数量”转向“质量与能力”,需密切关注本校政策动态,合理规划科研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