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未通过通常无法直接获得毕业证,但具体政策因校而异,多数情况下需通过补答辩或延期修改达标后才能领取。 关键点包括:①毕业论文是学位授予的核心条件;②二次答辩机会普遍存在;③未通过者可能先获结业证;④补救措施需严格遵循学校规定。
-
毕业论文与毕业证的直接关联
教育部规定明确将论文作为毕业审核要件,未达标者学校可发放结业证而非毕业证。部分院校允许补考或重修,但需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超期则永久失去资格。例如,有高校规定论文查重率超标的直接不予毕业。 -
二次答辩的补救路径
首次答辩未通过者,通常有1次修改后重新答辩的机会。重点需针对评审意见调整论文结构、数据或论证逻辑,部分院校还要求附加学分课程。若二次答辩仍失败,则需申请延期毕业。 -
结业证与毕业证的转换机制
结业后1-2年内,学生可补交论文或重新答辩,通过后换发毕业证。但学位证需单独满足论文通过条件,两者不自动绑定。例如,某985院校规定结业生需在次年5月前完成论文修改并通过终审。 -
极端情况处理建议
对因学术不端被否决的论文,多数院校取消当年授予资格且记录档案。此时需主动联系学术委员会,提交申诉材料或重写论文,部分案例显示通过率不足20%。
提示:立即联系导师和教务处获取本校最新政策,优先通过正规渠道补救。若时间紧迫,可同步准备就业材料说明情况,部分企业接受结业证暂代毕业证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