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会计账务处理需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展开,核心在于规范收入确认、精准成本核算、动态资金管理及税务合规。 其特殊性体现在增设“周转材料”“临时设施”等专用科目,并需结合完工百分比法或竣工结算法匹配收入与成本,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反映工程进度。
-
科目设置与成本归集
施工企业需在《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增设“工程施工”“工程结算”“机械作业”等科目,区分直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与间接费用(折旧、临时设施摊销)。材料采购按实际成本入账,领用时计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周转材料可采用一次转销或分期摊销法,临时设施按使用期限分摊至项目成本。 -
收入确认的两种方法
- 完工百分比法:适用于长期项目,按实际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例如,合同总价700万元、完工55%时,当期确认收入=总收入×完工进度−已确认收入。
- 竣工结算法:小型项目完工后一次性确认收入,同步结转累计成本,简化核算流程但延迟收入反映。
-
动态资金与税务管理
投标保证金通过“其他应收款”核算,工程进度款按节点收取并冲抵“应收账款”。增值税进项税额需及时抵扣,分包成本需取得合规发票。临时设施清理收益需纳入税务申报,避免漏税风险。 -
信息化与内控优化
引入ERP系统实现成本实时监控,通过“机械作业”科目单机核算设备使用费。定期核对“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科目差额,确保已完工未结算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准确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