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考试的核心重点集中在支付结算、税法、劳动合同三大板块,其中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分值占比15-20分)、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20分以上)、第八章劳动合同(15分左右)是高频高分章节,需优先掌握票据行为、增值税计算、劳动合同解除等实务性考点。
-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银行账户管理、票据追索权、支票/汇票的使用规则是必考内容,尤其注意票据行为(如背书、承兑)的法律效力和责任划分。不定项选择题常结合案例考查具体操作流程。
- 税法板块: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如视同销售情形)、进项税额抵扣规则、消费税税目(如烟酒、高档化妆品)需精准记忆。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和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是计算题高频考点。
-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的订立形式(书面强制)、经济补偿金计算、工伤认定标准是核心,需区分试用期约定与解除条件。社会保险部分重点关注医疗期和工伤保险待遇。
-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房产税、契税、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免税政策(如个人住房转让优惠)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土地增值税的计算需掌握速算扣除法。
- 基础章节不可忽视:第一章总论(10分)涉及法律事实分类(如**是否属法律事件)、诉讼时效中断情形;第二章会计监督和档案管理(如保管期限)易出判断题。
提示:近年考试趋势偏向实务应用,建议通过案例题训练将法条转化为解题能力,优先刷透近3年真题中的不定项选择题,同时关注教材新增内容(如2025年可能的税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