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工厂主要分为三类:专业设备制造商(如英飞源、优优绿能)、充电运营商自建工厂(如特来电、星星充电)以及车企配套工厂(如特斯拉、蔚来)。 这些工厂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各具优势,其中大功率快充(480kW以上)和液冷散热技术成为行业竞争焦点,头部企业已实现96%以上的转换效率与59W/in³的功率密度。
国内领先的充电桩工厂包括特来电(青岛)、星星充电(常州)、国家电网(北京)、南方电网(广州)等运营商体系,以及盛弘股份(深圳)、优优绿能(深圳)、英飞源(深圳)等模块供应商。车企阵营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蔚来(合肥)通过自建工厂实现充电网络闭环。技术层面,华为、通合科技的充电模块支持50-1000V宽电压输出,而奥特迅、科士达等企业专注电网侧高兼容性设备。海外市场布局上,特来电、星星充电的模块出口单价较国内高50%以上。
选择充电桩工厂需关注三点:一是技术路线(如VIENNA电路+LLC全桥的主流方案),二是产能覆盖(头部企业年产能超10万台),三是增值服务(如智能调度、光储充一体化)。随着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逼近200亿元,具备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应用能力的工厂将更具竞争力。建议优先考察通过IPO审核(如优优绿能)或与国家电网深度合作(如南瑞集团)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