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常见的猫腻包括低价陷阱诱导报名、隐形收费层层加码、教练索贿成“潜规则”、考试暗箱操作等,这些套路不仅让学员多花冤枉钱,还可能影响驾驶技能的学习质量。以下是具体分析:
-
低价诱惑后连环收费
部分驾校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报名费吸引学员,但后续通过燃油费、场地费、模拟考试费等名目不断加收,最终总费用远超正规驾校。例如,承诺“3000元全包”的驾校,实际花费可能翻倍。 -
教练索贿与教学敷衍
学员常被暗示或直接要求送红包、烟酒或请吃饭,否则可能面临教练态度恶劣、减少练车时间甚至“藏私”不教考试技巧。有学员反映,科目三考试前教练要求“给安全员买烟塞钱”以提高通过率。 -
虚假承诺与合同陷阱
- “快速拿证”:宣传30天拿证,实际因排队练车或拖延培训,周期长达数月。
- “包过”骗局:声称交钱必过,实则考试仍需正常操作,甚至涉及作弊风险(如远程操控答题)。
- 模糊合同条款:合同中隐藏不利条款,例如退费难、额外收费不明确等。
-
车辆与场地问题
使用老旧车辆或维护不足的教练车,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驾校场地不达标,学员需额外付费租用合规场地练习。 -
考试环节的灰色操作
安全员收受贿赂“放水”、驾校与考场勾结提高通过率等现象仍存在,尽管电子监考普及,仍有学员被要求“身份证下夹钱”递交给考官。
总结:选择驾校时务必实地考察、查看合同明细,警惕低价宣传,优先选择口碑透明的正规机构。若遇强制收费或作弊诱导,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