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人代表替公司支付款项时,需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挂账,并附转账凭证和费用单据,确保资金往来清晰可追溯。 具体操作需区分垫付性质(日常经营费用、借款等),并同步完善税务处理,避免公私混淆风险。
分点处理要点:
-
挂账处理
法人付款后,会计需借记相关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贷记"其他应付款-法人",同步留存银行转账记录、发票或收据。若为采购款,需匹配合同与入库单。 -
借款性质特殊处理
若属于法人借款给公司,需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利率和还款期限。超过1年未归还且未用于经营的,税务可能视同分红征收20%个人所得税。 -
票据合规要求
报销类垫付必须取得公司抬头发票,若发票已开给法人个人,需退回重开。小额零星支出(单次500元以下)可凭收款凭证税前扣除。 -
还款操作规范
公司归还垫资时,需通过对公账户转账并备注"归还法人垫款",避免现金交易。长期大额挂账可能引发税务稽查关注。
提示: 建议单独设立"法人往来"辅助核算项目,定期与法人核对余额。年度终了前清理挂账,避免影响财务报表真实性。大额垫资需提前咨询税务机构界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