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刑事处罚
帮助他人避税查出来的后果需根据具体行为性质和金额判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行政责任
-
没收违法所得与罚款
若涉及逃税、偷税,税务机关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未缴/少缴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
追缴税款与滞纳金
税务机关可追缴欠缴税款及滞纳金,且有权采取查封、扣押财产等强制措施。
-
禁止从事相关活动
受处罚者五年内不得担任财务负责人或上市公司高管。
二、刑事责任
-
逃税罪的共犯
若明知他人逃税而提供资金、发票等帮助,可能被认定为逃税罪共犯,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
-
具体量刑标准
-
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30%且金额≥10万元,或逃税数额≥5万元且占应纳税额10%,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
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且金额≥30万元,或因逃税被二次处罚后再次逃税,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三、其他法律后果
-
信用受损
受处罚者可能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征信和商业合作。
-
财产限制
高收入者可能面临财产冻结、限制出境等措施。
四、特殊情形补充
-
自然人逃税 :若逃税金额达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且情节严重,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
单位协助逃税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参考 :2021年郑爽因未申报收入、偷逃税4.5亿元,被追缴税款2.99亿元并罚款,涉及金额巨大且情节严重。
协助避税可能面临多重法律制裁,建议遵守税法规定,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