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避税是指网络主播通过拆分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等手段,利用税收政策漏洞或违规操作减少纳税额的行为,常见套路包括“阴阳合同”“个人独资企业避税”“跨平台分散收入”等。
-
拆分收入
主播将高额收入拆分成多笔小额款项,通过多个账户或第三方平台接收,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差异降低税负。例如,单笔100万元的收入拆成10笔10万元,可能适用更低税率。 -
阴阳合同
签订两份合同:一份“阳合同”用于对外申报(低金额),另一份“阴合同”约定真实收入(高金额)。通过少报收入逃避税款,但属于违法行为,风险极高。 -
转换收入性质
将劳务报酬(税率最高45%)转为经营所得(如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税率可低至1%-3%)。部分主播注册空壳工作室,虚构成本费用,从而大幅降低税负。 -
跨平台分散收入
在多个平台开设账号,将收入分散到不同主体或地区,利用各地税收优惠差异避税。例如,通过税收洼地注册公司,享受地方返税政策。 -
滥用税收优惠政策
虚假申报“灵活就业”“个体户”等身份,或利用“税收返还”政策套利。部分主播甚至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逃避监管。
主播避税行为短期内可能减少税负,但长期面临税务稽查风险,轻则补税罚款,重则涉及刑事责任。合法纳税才是可持续选择,税务筹划需在合规框架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