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资的账务处理需根据撤资方式、注册资本变动情况及股东权益结构调整,具体分录如下:
一、基本处理原则
-
注册资本不变 :股东撤资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保持不变,仅调整股东权益内部结构。
-
税务影响 :仅涉及股东个人税务,被撤资公司无需缴纳税费。
二、具体分录类型
1. 减资撤资(非现金形式)
-
溢价撤资 :先冲减“资本公积——投资(股本)溢价”,再依次冲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科目,直至冲减完毕。 $$借:实收资本 \quad 资本公积——投资(股本)溢价 \quad 盈余公积 \quad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quad 贷:银行存款$$
-
折价撤资 :直接冲减“实收资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投资溢价”。
2. 现金撤资
直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实收资本”。
3. 其他情形
-
股东取得股份 :借记“实收资本”,贷记“其他应付版款”(需先办理工商变更)。
-
回购注销股票 :借记“库存股”,贷记“银行存款”;注销时若溢价,差额冲减资本公积,不足部分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三、注意事项
-
资本公积限制 :冲减“资本公积”时,最多只能冲减至零,剩余部分需通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科目弥补。
-
税务处理 :股东撤资产生的资本利得或损失需计入个人所得税,公司无需纳税。
-
会计凭证 :需留存股东会决议、撤资协议、银行转账单据等原始凭证,作为分录依据。
四、示例
假设股东C以折价方式撤资20万元,原始投入15万元,资本公积为5万元: $$借:实收资本——C \quad 15万元 \ 资本公积——投资(股本)溢价 \quad 5万元 \ 贷:银行存款 \quad 20万元$$
通过以上分录,既能反映公司资产减少,又能准确调整股东权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