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营业执照借给他人使用存在重大法律风险,包括承担连带责任、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风险,但通过严格审核资质、签订书面协议、限制使用范围等措施可有效规避风险。
-
审核接收方资质
务必核查对方身份及信用记录,确认其无违法经营史或不良征信,避免因对方行为牵连自身。 -
签订书面协议
明确约定使用目的、期限、责任划分及违约条款,例如注明“仅限某业务使用”,并规定违规赔偿细则。 -
限制敏感信息泄露
遮盖或加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防止被用于非法**或合同欺诈。 -
留存证据并监督使用
保存沟通记录、协议副本,定期检查执照使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收回并举报。 -
法律兜底措施
若对方涉嫌违法,立即向工商部门挂失补办执照,必要时通过诉讼撇清责任。
提示:营业执照是企业“身份证”,出借行为本身已违法,非必要不外借。若必须提供,务必遵循上述步骤并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