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许可证是医生合法行医的必备资质,包含《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两大核心证书。前者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证明医疗技术能力;后者需注册后由地方卫生部门颁发,限定执业地点和范围。未持证行医属违法行为,患者可通过公示信息或官网查询验证医师资质。
-
医师资格证是技术能力的“通行证”
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后颁发,永久有效,体现独立从事医疗活动的资格。考试涵盖临床、中医等类别,学历门槛为大专以上,中专学历已取消报考资格。 -
医师执业证是行政管理的“上岗证”
需在取得资格证后向工作地卫生局申请注册,注明执业机构、类别及范围。更换医院需重新注册,违规可能被吊销。例如,中医师未经备案开展西医手术即属超范围执业。 -
双证缺一不可,注册流程严格
申请需提交体检证明、聘用合同等材料,卫生部门30日内完成审核。乡村医生或师承人员需通过特殊考核,健康管理师等非医师资质不得从事诊疗。 -
患者如何辨别“真医师”?
查看医疗机构公示的执业信息,或通过国家卫健委官网验证。若医师仅出示单一证书或执业地点不符,需警惕非法行医风险。
依法执业是医疗安全的底线。医师需定期核对注册信息,拓展业务前通过考核备案;患者就诊时应主动核实资质,保障自身权益。